一、安裝接地過程中開挖施工量比較大
傳統接地裝置采用2.5米長角鋼作為接地體,四根角鋼通過圓鋼相距2米焊接為一組,根據國家標準需將角鋼垂直埋入地下。鍍銅圓鋼廠家為了滿足接地電阻和雷擊電流釋放要求,有時需要兩組、三組甚至更多才能達到要求。安裝接地裝置時需開挖一條寬約0.6m、深0.8m、長8~25m的深坑。
遇到回填土較多的施工現場,2.5米的角鋼無法打入地下,只有加大開挖深度。據測算傳統的接地施工基礎施工開挖、安裝角鋼、焊接及接頭防腐處理、修復路面耗時多,完成一組接地平均需要4~5個小時。
二、鍍鋅角鋼比較容易腐蝕,影響供電
鍍鋅角鋼接地網的腐蝕問題非常嚴重,雖然設計規定地網的壽命為30年,但實際上鍍鋅鋼地網一般在5-10年腐蝕就相當嚴重。據調查發現,有時僅經過5年,對一些桿塔和配電變電站進行測量,往往接地電阻成為無窮大,也就是說接地系統被完全腐爛中斷。這遠少于設計的30年壽命。
三、施工過程中占用土地和路面成本高
在城區特別是在老城區道路比較狹窄,在改造過程中,安裝傳統接地需要破壞水泥路面,規劃報建手續繁多,施工中不但影響交通,而且開挖和恢復需要一筆不少費用。隨著土地日趨升值,接地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糾紛有逐年上升的趨勢。
四、傳統接地在安裝過程中受客觀條件影響大
早期在安裝鍍鋅角鋼接地時,是在現場打完接地體后,再用電焊將接地體用圓鋼焊接。后為了減小工作量,先期制作四根一組的接地連接體,雖然減少了現場的工作量,但焊接和接頭防腐處理仍然需要大量工作量。尤其在沒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,還需要帶上柴油發電機。
在調查分析中發現,鍍鋅角鋼接地體基本是點腐蝕,很多腐蝕點都是焊接點。再加上部分施工單位把關不嚴,導致地網中接頭部分的腐蝕更加嚴重,從而嚴重影響地網的整體壽命。由于鍍鋅鋼接地材料的種種缺點,以及近年來接地網事故的不斷增多。
目前部分地區已開始選用熱穩定性能好、導電性能強、耐腐性強的銅材或鍍銅鋼材料做接地,其連接采用放熱焊接技術,而鍍銅鋼接地棒也由于其良好的防腐性能,和微創手術式便捷施工工藝,而在城市配電網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。
冀公網安備 13069702000034號